自昭和時代至平成時期,宮古島多次遭受颱風帶來的嚴重災害。其中三次特別強烈的颱風——「宮古島颱風」、「第二宮古島颱風」與「第三宮古島颱風」——因其災情之嚴重而冠上「宮古島」之名,深深刻印在島民記憶中。此後,2003年再度發生嚴重災害,使宮古島地區蒙受重大損失。

以下為各颱風災情的說明,每段皆對應一張象徵性災害情景的圖像描述。
1959年9月15日「宮古島颱風」
此颱風於平良市測得最低氣壓908.1 hPa、最大風速53.0m/s(最大瞬間風速64.8m/s)。造成47人死亡,島上約七成住家受損,帶來毀滅性破壞。
圖像:表現1959年9月15日宮古島颱風所造成的災情。

1966年9月5日「第二宮古島颱風」
平良市測得最大風速60.8m/s、最大瞬間風速85.3m/s(為日本觀測史上最高紀錄)。全島受災嚴重,超過一半住家受損,甘蔗作物近七成毀損。長時間的強風加劇災情。
圖像:表現1966年9月5日第二宮古島颱風所造成的災情。

1968年9月22日「第三宮古島颱風」
平良市測得最大風速54.3m/s(最大瞬間風速79.8m/s),造成宮古島再度蒙受重大損害,隨後此颱風登陸鹿兒島。
圖像:表現1968年9月22日第三宮古島颱風的嚴重災害情景。

2003年9月10日至11日「第14號颱風馬艾米(Maemi)」
在多年未遭致命颱風襲擊後,2003年第14號颱風「馬艾米」直接侵襲宮古島。根據宮古島地方氣象台資料,當時測得最大瞬間風速74.1m/s、最低氣壓912hPa,為日本觀測史上第七與第四高記錄。此次颱風造成1人死亡、96人受傷、26棟建築全半毀,800根以上電線桿倒塌,農漁業損失慘重,總損失超過163億日圓,成為沖繩縣史上最嚴重的颱風災害。
圖像:表現2003年9月10日至11日颱風馬艾米對宮古島造成的破壞。

此颱風特別之處在於宮古島位處颱風轉向點,行進速度緩慢,使島上長時間籠罩在暴風圈內。此外,颱風眼呈雙重結構,導致吹返風出現兩次強烈增幅,進一步擴大災情。

從災害中學習的教訓與防災意識
這些颱風災害使宮古島的防災體系更加完善,也提高了居民的防災意識。宮古島曾被稱為「颱風銀座」,頻繁遭受颱風侵襲,累積的經驗如今已成為重要的防災資產,持續發揮作用於未來的災害應對中。